某报总编署名文章评苏轼 学者商榷:多处错误
被批评出错的文章(题图)
陈浩洲 / 传媒大观察
近日,某报总编陈某发表的一篇文章受到商榷。
3月26日,微信公众号“ 海媒汇”发布文章,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学者苏舟先生,在阅读陈耀辉先生的这篇署名、署职务的文章后,发现这篇六千余字的文章,明显的差错便有上十处。
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?
3月24日,《光明日报》第13版整版刊发了某报总编辑的署名、署职务文章——《兹游奇绝冠平生——苏轼在儋州》。该文全文近7000字,分四个部分讲述了苏轼谪居儋州的生活以及自己的体会。
针对该文,苏舟列出了其中的九点“错误”,包括地名张冠李戴,认错繁体字、引文不当、道听途说等。
观媒君注意到,对于该文中的“错误”,苏舟大多引经据典,逐一辨析,分析十分专业。
试举一例,原作者在文中写到,“当地人以山芋为主食……”。苏舟辨析称,北宋儋州人不以山芋为主食。苏东坡在儋州写有《记薯米》,开篇便是“海南以薯米为粮,几米之十六”。意思是说,海南以薯米为主粮,薯米比例几乎占到饭食的十分之六。
再看“道听途说信不得”,原作者写到,据说好友佛印一度要来海南看他,他写信回绝,称自己过着“食无肉、病无药、居无室、出无友、冬无炭、夏无寒泉”的生活。
苏舟对此辨析称,苏轼在儋州确实给友人回信称“食无肉、病无药、居无室、出无友、冬无炭、夏无寒泉”,但是这封信,却不是写给佛印的,而是写给程天侔的。程天侔,字全父,东坡谪居惠州市结识的朋友,时为罗阳推官。
总的来说,原作者的文章确实存在错误,其中不少都是小细节,非专业人士很难察觉。虽说全文没有大的硬伤,但细小的差错堆积起来,就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印象,尤其是作品发表在权威大报上,细节的拿捏更需谨慎。
另外,关于质疑文章的作者,从文章中看,苏舟是海媒汇特约撰稿人、海南的一位学者,但网上几乎找不到他的相关信息,观媒君猜测,作者写质疑文章很有可能是用的笔名。
点击右下角阅读原文,查看苏舟的质疑文章
[观媒推荐]
版权声明: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转载时请保留作者、来源。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、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敬请与我们联系。
责任编辑: 姜璇 jiangxuan@guanmedia.com
观媒(传媒大观察)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,是受到主管部门、媒体总编、传媒学子等关注的"媒中媒"。
bigmedianews
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